中國北京,2025年10月29日 (環球通訊社) -- 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中國“十五五”規劃(2026-30)的多項目標。我相信,中國下一個五年規劃將在培育高質量發展和培育優質新生產力方面加速取得成功。
我覺得中國共產黨經濟規劃的可貴之處在於,著眼於國家的長遠目標,比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並以2025年和2035年中期目標為踏腳石。五年規劃是根據國內外新現實細化和調整長期發展方向的過程。
黨中央確定了“十五五”時期主要奮鬥目標——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科技自立能力和實力顯著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整個社會的文化和道德進步顯著;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新進展;據新華社報導,加強國家安全盾構取得進一步進展。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從高數量、低端生產向高質量、高技術生產力的轉變日益明顯。國家把創新作為推動中國前進最重要的因素,導致整個中國研發領域、產業現代化和創新進程的新定位,以及科技教育領域的加速,為這一革命性轉變打造人力資源基礎。
今天,DeepSeek 證明,中國在電信、機器人、高鐵、空間技術、清潔技術和人工智能等許多領域的製造和創新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不僅顯示中國首次升至第10位,也表明深港廣創新集群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創新中心。
在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新素質生產力”這個詞備受關注。這個概念是新素質的工業、技術、科學能力前所未有地融入中國人民生產力和人民生活的更高水平,它與以往的不同之處在於強調高科技、高效率、高素質的相互結合。
中國已經證明了經濟進步的非線性原理,而經濟進步是通過不斷的革命性技術突破來推動的。生產力水平往往呈指數級增長,正如我們今天在機器人驅動的電動汽車“黑暗工廠”中看到的那樣,每天生產 800 輛汽車,相當於每 1.8 分鐘生產一輛車。
機器人、人工智能、精密工具和高技能勞動力的結合以以前無法想像的方式改變了工業流程。 2024 年,我在中國西南部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家自動駕駛小型汽車製造工廠親眼目睹了這一新概念的實施。
這裡要實現兩個目標:一是打造全新產業,二是提升傳統工業基礎。這不僅限於製造業,還延伸到農業和綠色增長,促進清潔環境和生態文明。
有趣的是,中國政府一貫認為,中國不同省份的發展應該根據各自的需求、優勢和潛力進行量身定制。不應該採取“一刀切”的做法,因為每個地區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點。
但是,具有普遍性的是新的優質生產力理念的運用:即將科技創新引入到特定社會的各個領域。 中國在其成功的發展過程中也應用了這一點。
發展中國家應將此作為藉鑑,並結合本國國情加以藉鑑。
中國對外科技合作是完全開放、共享的。各個大國和文明都吸引和吸收外部新的科技突破,從而進步和繁榮。雖然中國製造業已躋身世界強國行列,但中國仍在向外國企業和貿易夥伴開放巨大的市場。
當前,中國正在與各國分享,特別是通過“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分享發展成果,帶動其他國家崛起、繁榮,創造更高質量的市場,實現共同繁榮、合作共贏。
例如,我訪問和研究過的中國西北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將從一個單純的受支持者和中國較富裕的工業省份與歐亞市場之間的橋樑,轉變為一個生產性工業和物流中心,也利用自身的生產能力為西方地區提供服務。
我堅信,中國將在“十五五”期間躋身每一個可能的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並可能突破科學的新前沿,無論是在深海、高空還是在最微小的微生物內部。同時,中國將繼續提煉和保持其較高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所有這些以和平方式取得的成就對於飽受軍事和政治衝突、貧困和環境惡化困擾的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是瑞典一帶一路研究院副主席。 來源:環球時報:
公司:環球時報
聯繫人:李安娜
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s://globaltimes.cn
城市:北京
免責聲明:本新聞稿可能包含前瞻性陳述。前瞻性陳述描述了未來的預期、計劃、結果或策略(包括產品供應、監管計劃和業務計劃),並且可能會發生更改,恕不另行通知。請注意,此類陳述受到多種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影響,這些風險和不確定性可能導致未來情況、事件或結果與前瞻性陳述中預測的結果存在重大差異,包括實際結果可能與前瞻性陳述中預測的結果存在重大差異的風險。
環球時報:新優質生產力、新動能
發佈時間 1 週前
Oct 29, 2025 at 8:30 PM
Positive
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