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傑森·雷德蒙德)表示,輕鬆獲得電力對人工智能主導地位的爭奪構成了巨大挑戰
在人工智能主導地位的爭奪中,美國科技巨頭擁有資金和芯片,但他們的野心遇到了新的障礙:電力。
微軟首席執行官 Satya Nadella 在最近與 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的播客中承認:“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計算過剩,而是計算能力,以及......以足夠快的速度完成構建的能力。”
納德拉補充道:“因此,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你的庫存中可能實際上有一堆我無法插入的芯片。”
與 20 世紀 90 年代網絡泡沫建設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熱潮相呼應,當今的科技巨頭正在花費前所未有的資金來構建人工智能革命的矽支柱。
谷歌、微軟、AWS(亞馬遜)和 Meta(Facebook)正在利用其龐大的現金儲備,在 2025 年支出約 4000 億美元,在 2026 年甚至更多——目前得到了熱情投資者的支持。
所有這些現金都有助於緩解一個最初的瓶頸:獲取計算能力競賽所需的數百萬個芯片,而科技巨頭正在加速其內部處理器生產,以追趕全球領導者英偉達。
這些將進入大型數據中心的機架,這些數據中心也消耗大量的水用於冷卻。
在美國,建設海量信息倉庫平均需要兩年時間;新的高壓輸電線路投入使用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
- 能量牆 -
矽谷主要科技公司被稱為“超大規模企業”,他們看到了能源牆的到來。
一年前,弗吉尼亞州的主要公用事業提供商 Dominion Energy 已經擁有 40 吉瓦的數據中心訂單,相當於 40 個核反應堆的輸出功率。
該公司最近宣布,其在全球最大的雲計算中心弗吉尼亞州必須部署的容量已升至 47 吉瓦。
根據多項研究,到 2030 年,美國的數據中心可能會占到全國用電的 7% 至 12%,而目前這一比例為 4%。
但一些專家表示,這些預測可能被誇大了。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著名專家喬納森·庫米 (Jonathan Koomey) 在 9 月份警告說:“公用事業公司和科技公司都有動力接受用電量的快速增長預測。”
正如 20 世紀 90 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一樣,“許多被談論和提議、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宣布的數據中心永遠不會建成。”
故事還在繼續
- 應急煤炭 -
摩根士丹利表示,如果預計的增長確實實現,到 2028 年可能會造成 45 吉瓦的電力短缺,相當於 3300 萬個美國家庭的用電量。
儘管煤炭是對氣候污染最嚴重的能源,但美國幾家公用事業公司已經推遲了燃煤電廠的關閉。
據國際能源署稱,天然氣為全球 40% 的數據中心提供電力,因其部署速度快而重新受到青睞。
在數據中心不斷增加的美國佐治亞州,一家公用事業公司已請求授權安裝 10 吉瓦的燃氣發電機。
一些供應商,以及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初創公司xAI,紛紛從國外購買二手渦輪機,以快速建立能力。甚至回收飛機渦輪機這種舊的利基解決方案也正在獲得關注。
“目前真正的生存威脅不是一定程度的氣候變化。事實上,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權力,我們可能會輸掉人工智能軍備競賽,”內政部長 Doug Burgum 在 10 月份表示。
- 核能、太陽能和太空? -
科技巨頭正在悄悄淡化他們的氣候承諾。例如,谷歌承諾到 2030 年實現淨零碳排放,但 6 月份從其網站上刪除了這一承諾。
相反,公司正在推動長期項目。
亞馬遜正在通過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倡導核復興,這是一種比傳統反應堆更容易建造的實驗技術。
谷歌計劃於 2029 年重啟愛荷華州的一座反應堆。 特朗普政府於 10 月底宣布投資 800 億美元,到 2030 年開始建設 10 座常規反應堆。
超大規模企業還大力投資太陽能和電池存儲,特別是在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
這家德克薩斯州電網運營商計劃到 2030 年僅通過這些技術就增加約 100 吉瓦的發電容量。
最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和谷歌都提議通過他的星鏈計劃將芯片送入太空軌道,由太陽能供電。谷歌計劃在 2027 年進行測試。
bl/arp/iv/傳銷
查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