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alate 发布 2025 年第 3 季度亚太地区移动应用和网络供应方平台 (SSP) 市场份额排名:Verve 在 Apple App Store 的新加坡 (41%) 和印度 (37%) 上领先,Google Ad Exchange 在日本的 Google Play 商店 (49%) 上排名第一

发布时间 1 周前 Positive
Pixalate 发布 2025 年第 3 季度亚太地区移动应用和网络供应方平台 (SSP) 市场份额排名:Verve 在 Apple App Store 的新加坡 (41%) 和印度 (37%) 上领先,Google Ad Exchange 在日本的 Google Play 商店 (49%) 上排名第一
Auto
伦敦,2025 年 10 月 30 日 (环球通讯社) -- 全球领先的广告欺诈保护、隐私和合规分析平台 Pixalate 今天发布了日本、新加坡和印度 2025 年第三季度亚太 (APAC) 供应方平台 (SSP) 市场份额报告。该报告揭示了 SSP 在移动应用程序和网站上的市场份额。

该报告排名将供应链对象(SCO)内的卖家纳入其中,这意味着所有参与展示销售的卖家都会获得市场份额积分(即在转售的情况下)。

除了日本、新加坡和印度的报告外,Pixalate还发布了美国(U.S.)、加拿大、英国(UK)、法国、西班牙、乌克兰、荷兰、德国、以色列、墨西哥和巴西的SSP市场份额排名。

亚太地区网络 SSP 市场份额领先者

排名日本新加坡印度1Magnite (56%)Google Ad Exchange (49%)MGID (46%)2InMobi (24%)Magnite (16%)Pubpower (20%)3Google Ad Exchange (11%)Raptive (15%)Affinity Global Inc. (16%)

亚太地区移动应用 SSP 市场份额领先者

谷歌应用商店

排名日本新加坡印度1Google Ad Exchange (49%)InMobi (41%)Digital Turbine (49%)2OpenX (17%)Verve (9%)Verve (31%)3Liftoff (9%)Liftoff (8%)Bidmachine (9%)

苹果应用商店

排名日本新加坡印度1Applovin (31%)Verve (41%)Verve (37%)2Magnite (25%)InMobi (16%)Digital Turbine (29%)3Google Ad Exchange (17%)Google Ad Exchange (11%)InMobi (17%)

为了汇编本系列的研究,Pixalate 的数据科学团队分析了 2025 年 8 月 4.6K+ Roku、Amazon Fire TV、三星智能电视和 Apple TV Store 应用程序中的 368M CTV 展示次数、Apple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Store 中超过 235K+ 应用程序中超过 10B+ 的移动展示次数(包括被 Pixalate 视为除名的应用程序)以及桌面和移动网络流量中约 2.6B+ 的展示次数,以揭示销售的开放程序化广告的 SSP 的区域排名。

下载 SSP 市场份额报告

英国法国西班牙乌克兰荷兰德国以色列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日本新加坡印度

关于 Pixalate

Pixalate 是一个专注于隐私合规、广告欺诈预防和数字广告供应链数据智能的全球平台。 Pixalate 成立于 2012 年,深受联网电视 (CTV)、移动应用和网站生态系统的监管机构、数据研究人员、广告商、出版商、广告技术平台和财务分析师的信赖。 Pixalate 获得了 MRC 的复杂无效流量 (SIVT) 检测和过滤认证。 pixalate.com

免责声明
本新闻稿的内容以及 2025 年第三季度供应方平台 (SSP) 市场份额报告(“报告”)反映了 Pixalate 对 Pixalate 认为可能对数字媒体行业有用的因素的看法。任何共享的数据都基于 Pixalate 的专有技术和分析,Pixalate 正在不断评估和更新这些技术和分析。任何对外部来源的引用不应被视为认可。 Pixalate 的意见只是意见,这意味着它们既不是事实,也不是保证。 Pixalate 共享这些数据并不是为了质疑任何实体、个人或应用程序的地位或声誉,而是为了报告研究时间段内与程序化广告活动相关的调查结果和趋势。根据媒体评级委员会 (MRC) 的规定,“‘无效流量’通常被定义为不符合某些广告投放质量或完整性标准的流量,或者不代表应包含在测量计数中的合法广告流量。广告流量可能被视为无效的原因之一是它是非人类流量(蜘蛛、机器人等)或旨在产生欺诈流量的活动的结果。”如果流量特征暗示故意误导,则此类 IVT 通常被称为“广告欺诈”。此外,根据 MRC,“‘欺诈’并不代表各种法律、法规和条例中定义的欺诈,也不是美国法院或其他法律程序中通常使用的欺诈,而是严格用于广告衡量目的的自定义定义。”

[email protected]
尼娜·塔尔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