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 和万事达卡本周都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业绩,让我们得以一窥全球支出模式和支付行业的演变——这个行业看起来像云基础设施,而且功能也越来越像云基础设施。
下面有更多内容,但首先,谈谈两个香肠季度。
Visa 和万事达卡均报告收入和盈利增长
Visa第四财季收入较去年增长12%,达到近110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增长10%。在高收入旅行者的活动和电子商务交易的推动下,支付量增长了 9%,而跨境交易增长了 11%,尽管宏观背景参差不齐,但两者都显得健康。唯一令人沮丧的消息来自与美国交换费反垄断案件相关的一次性 8.99 亿美元诉讼费用(自 2000 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持续,目前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反垄断案件之一)。排除这一点,成本上涨了 13%,幅度较为温和。
Visa 产生了近 60 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将股息提高了 14%,并回购了近 50 亿美元的股票,维持了低双位数的盈利增长前景。
万事达卡的数据也同样强劲。净收入比去年增长 17%,达到 90 亿美元(15% 货币中性),调整后每股收益增长 13%。美元总额增长 9%,跨境支出增长 15%。也许最值得注意的是,万事达卡的增值服务和解决方案业务(包括网络安全、分析和一些人工智能驱动的商务工具)增长了 25%,远远超过其核心支付网络 12% 的增幅。万事达卡还针对美国责任转移案件预订了 8300 万美元的诉讼准备金。尽管如此,营业利润率仍扩大至近 60%,即使在利润丰厚的行业中也是令人瞠目结舌。
但它们是超大规模者吗?
两家公司现在都在进行精明的语言和战略转型。
Visa 首席执行官瑞安·麦金纳尼 (Ryan McInerney) 现在将该公司描述为“跨支付生态系统的超大规模企业”,借用 Amazon Web Services 和 Microsoft Azure 的语言,将 Visa 重新定位为金融基础设施,而不是老化的收费站。万事达卡虽然没有明确使用这个术语,但正在朝着同样的方向发展。首席执行官迈克尔·米巴赫 (Michael Miebach) 将万事达卡称为“用于数字价值交换的多轨网络”,并宣传其 API、代币化系统和人工智能工具,这些工具将世界各地的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和政府联系起来。
动机是明确的。传统卡的增长正在放缓,而新的实时支付网络和央行数字货币正在兴起。通过将自己定位为云规模的资金流动平台,Visa 和万事达卡正在捍卫其丰富的股票估值及其持续的相关性。如果 Visa 是支付领域的 AWS,那么万事达卡则希望成为其 Azure——两者都为全球金融流量构建软件和数据主干网。对于投资者来说,“超大规模”标签不仅意味着规模,还意味着持久力。这表明这些公司不再是昨天卡经济的中间商,而现在更多的是基础设施层。
眯起眼睛一看,这个说法看起来并不那么宏伟。在这个比特币、数字人民币和基于 ChatGPT 的结账方式的时代,货币本身可以说是一种软件形式,在这样的世界中,Visa 和万事达卡确实看起来像超大规模企业,或者说是金融服务和支付领域中的超大规模企业。
查看评论
Visa 和万事达卡在又一个强劲的季度中为人工智能时代做好了准备
发布时间 1 周前
Oct 30, 2025 at 1:31 PM
Positive
Auto